Categories
許家私塾的故事

在疫情期間,理科先生為我做月子

最近台灣的疫情升溫,為故鄉禱告,也分享我在兩年前,西雅圖第一個疫情高峰點赴醫院產女,老公幫我坐月子的故事。

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,住在北美的我,外面環境所充斥的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冠狀病毒,以及美西森林大火所帶來的灰塵與煙火氣味,從今年二月至今,已經過了長達七個月足不出戶的日子,在人看來,疫情所帶來的是捆鎖與挑戰,但是我們一家人卻也因著疫情,經歷被神翻轉的更新。

理科先生接下月子重擔

2020年中,我們家迎接第三個孩子的來到。原本按著原定計劃,母親要赴美來為我做月子,但是沒想到,因為疫情在美國大爆發,使得母親無法來美,以致我的先生必須要請產假,在疫情高峰期獨自肩負起重擔,照顧一個產婦,兩個精力充沛的活潑男孩(而且不能出門),以及一個寶貝新生兒。

一直以來,我和先生的家庭分工是很清晰的,他負責對外的一切,我負責照顧家內的大小事,我的先生其實並不是一個擅長處理家事的理工男,所以,當我知道母親因為疫情無法來美的當下,內心充滿了恐懼,我很難想像先生在家幫我做月子的畫面,加上疫情使得一家五口只能窩在一起,我很擔心自己會因為無法好休息而落下月子病與產後情緒崩潰。

面對理科先生,我學習放下自尊去溝通內心的需要

在婚姻的兩性溝通之中,我們有太多的衝突,其實並不是因為彼此有多可惡,而是因為資訊不對稱,不了解對方的需要與實際狀況,導致彼此的期待與認知產生差異,在失望中產生許多的負面情緒與指控。當三寶如期而至,我們開始了忙碌而失序的新生活。當我在月子之中身心俱疲時,更容易把他沒有符合我期待的地方無限放大來挑惕。

月子的第一個禮拜,我們為著重新定義工作的分配與雙方的期待吃了不少苦頭:雖然是第三胎,但是因為前兩胎是媽媽過來幫我做月子,以致先生其實不真的知道產婦的需要,當我半夜起來全身褥汗需要補充水分,保溫瓶裡的水卻是空的;或者剛餵完奶飢腸轆轆,卻因為生產的傷口無法起來料理食物時;或者是老大老二在我休息時跑來搗亂,心中都會感到異常憤怒與沮喪,無限吐槽。

我帶著怒火來到先生面前找他理論,他卻一臉無辜,因為他真的不知道我會有這些需要。在整個過程中,我學習一個最重要的功課,就是放下自尊,告訴他我的需要,而不是因為他猜不到我的需要而與他嘔氣。一步一步的「指導」他女人坐月子是怎麼一回事,一天需要吃幾餐,哪些食物會退奶…….。讓我意外的是,其實我先生很願意學習好好照顧我,也盡力配合我的需要,許多時候,我私以為對方沒有為我著想,其實是他真的沒有那根神經,需要我直接具體地告訴他我的狀況。

那一天早晨,過去的「恩怨」竟可以一筆勾消

我的先生在職場上是一個熱愛工作的人,這是他吸引我的地方,也是結婚之後我們衝突最大的導火線,每當我們夫妻要面對什麼重大決定時,這個決定是否會影響到他計畫的工作方向,往往成為不可妥協的執著。於是當婚姻的路越走越久,我們的婚姻也暗藏著許多不能踩的地雷。從我的角度而言,常常感覺到,自己的人生與夢想必須要因為先生的工作而被妥協、被犧牲,甚至是過往在育兒的過程之中,也曾也同樣的孤獨之感。我曾告訴他,因著過往的經驗與記憶,使我很難信任他能夠在我做月子的期間好好的照顧我身心靈的需要。

在月子中,有一天早晨,先生幫我遞來裝滿的熱水壺時,突然在我面前,很鄭重地對我說,「在過去十幾年的婚姻裡,我常常因為自己的工作與喜好而忽略你的想法與你的人生計劃,犧牲了你的夢想,讓你在這段婚姻裡有許多的苦毒,也讓你有很多的痛苦,我為此向你道歉,懇求你在主裡原諒我。」

原來,因為疫情而請產假的這段期間,暫時放下工作的他,也對我們的過去與未來有許多的思考。

其實這一天的早晨,我們並沒有起任何衝突,這是一個相當平靜的早晨。我們如同多數夫妻一樣,在婚姻中有一些常常提起的舊傷,過往他只是在我提起時,為了息事寧人而被動的道歉,那樣的道歉也許可以救火,卻無法撫平我心裡深處的痛苦。但是在這一天早上,我沒有意料到他會主動地提起過去,主動地為著過往來道歉,這使我知道,他是在主裡面深深思考過,面對自己,也面對我們的婚姻中一再重複的瓶頸,他並非漠不關心,而是和我一樣,也在神的恩典中不斷尋找出路。

在那一天早晨,我的心結被解開了,多年前因著配合他的步調而放棄職場生涯的遺憾,也在此時劃上了句點。我們一起來到神的面前禱告,一起求祂繼續祝福我們的婚姻,也使我們成為祝福。

月子期間的私塾爸爸

讓我更感動的是,先生在這段期間與我們家兩個活潑男孩的互動。我們是自學家庭,而我坐月子的這段期間,先生則是肩負起私塾爸爸的責任,每一天和他們靈修、學習,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記錄下與孩子學習的點點滴滴。我們開始把許家私塾在家教育的故事與心得在網路上記錄下來,成為夫妻倆共同的事工。

2020年,一場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步調,神的恩典卻大大的轉化我們一家。理科先生為我做了月子,我們重新思考了這十多年婚姻,在彼此認罪與彼此饒恕中,婚姻竟然如倒吃甘蔗,在放下自尊坦誠溝通中越來越合一,越來越甘甜,在主恩典之中的婚姻,何等蒙福。

#原文首發舉目言與思專欄

Categories
許家私塾的故事

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傳

每年到了三月四月,大概是許多北美自學家庭最需要安靜的時候,孩子們陸陸續續完成了一年的自學,忙碌於準備各種報告與考試,父母也需要安靜下來評估整個家庭的情形,全家人身心靈的狀態,孩子們實際學習的狀況,人際關係互動,與彼此溝通我們認為下一個學年該如何去學習。

成為自學媽媽後,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,是『你們打算自學多久?』『會自學到高中畢業嗎?』事實上,多數的自學家庭,對這個問題所抱持的,都是開放的態度。我們每一年去評估與觀察,對於此刻家人的身心靈狀態,是更適合自學,或是進入學校?親子關係是親密或是緊張?孩子們更適合什麼樣的學習模式?以及什麼上帝在此刻對我們全家的呼召?都是我們會去思考的部分。

作為一個自學家庭,我們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處,在這個過程中,如何帶領孩子去看待時間,使用時間,便成了一個我們需要時時去思考與禱告的課題。在每一天的生活裡,我們是一點一滴地用各樣活動把時間塞滿,讓時間『過去』,還是和孩子一起在這些共處,共讀,共學的時間裡,激發出我們對上帝,對人,對周遭事物的熱情,更深的認識神與祂的心意?

在古希臘哲學裡兩種不同的時間概念,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稍稍窺見上帝所設立的,時間的奧秘。古希臘人使用Chronos和Kairos兩個詞語來描述時間的概念。Chronos指的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時鐘時間,把時間用量來計算,就好像我們從可見的沙漏一點一地的看見時間的過去,或者是使用碼表來看數字一分一秒的流逝。當我們傾向於以Chronos的觀念來思考與運用時間時,我們更多看到的是,在這一段可以計量的分分秒秒中,我要做的是什麼,我要完成什麼任務,我有多少時間可休息玩遊戲,我何時要去赴約等等。

而Kairos這個時間概念,更多時候在中文裡被翻譯成『時機』,是一個機會的開始,一個改變的契機,一個適合去做某件事情的關鍵時刻。這有點像是韓劇裡男主角向女主角表白的劇情轉折的契機,或者是我們在求學生涯之中突然找到了人生志向的瞬間。我們的心被聖靈感動,降服在神面前,願意順服神帶領的那個當下,我們和孩子一起突破學習瓶頸,經歷上帝恩典的時刻。

尊重時間(Chronos)的規律,是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的一門重要功課。在這個過程裡,我們學習當時間的好管家,建立起使用時間與互相尊重的界線,不管是面對考試,或者是要寫的功課,或者是何時該做家事,我們學習去告知孩子他們的行為與後果,然後不再撈叨,不再插手讓他們自己去與自然律碰撞,自食其果。

但是自學過程中,我更享受的,是神所賜下的許多可以一起和孩子突破與學習的時機與瞬間(Kairos)。自學給予我們許多時間上的彈性,可以不把時間切割,單單用幾個小時去完整的做一件事情,去思考和沈澱我們所做的事情。不需要外出的時候,我們常常在餐桌前一面吃早餐,一面讀聖經,或者是一面吃點心喝熱巧克力,一面一起讀一本書,寫一個懸疑故事,或者是認識一個有趣的科學概念,火山,岩石與礦物的形成。結果是,花了兩個小時才吃完早餐,但是在這些閒散的學習中,我們也常常碰撞出生命中的關鍵瞬間(Kairos)。

例如,我們喜歡在學習地理與國家時,也為那些國家裡不同族群的未得之民禱告。我們花了一些時間討論為什麼有些族群的人特別不容易接受耶穌,有些是因為富裕,也些是因為不覺得自己需要,有些是因為已經有了其他的文化與信仰。最後,我們在討論中發現,多數人沒有接受耶穌,是因為不感覺到心裡的需要,沒有發現自己心靈裡的飢餓。從此以後,常常為未信者能夠意識到自己心靈的飢餓,並轉向耶穌,便成了哥哥的禱告。這是一個哥哥學習禱告與成長的Kairos瞬間。

哥哥對於岩石,化石有著瘋狂的癡迷,弟弟熱愛研究恐龍,兩個人只要去爬山就開始揀石頭,觀察石頭的組成與種類,常常就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在土堆裡享受尋找石頭的樂趣,花時間慢慢的在大自然裡享受與發現上帝的創造,也在慢慢的形塑著他們對於未來的夢想與計畫。他們在大自然裡所經歷的對於上帝的感謝與讚美,常常是我很羨慕,也很想和他們學習的。

法國/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曾經這麼說過:“我一直認為,文字是慢的歷史。真正的文學不是為了使我們生活得更快,而是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傳。” 而自學生活,在某種程度上,也是一種對於慢的選擇,選擇放下充滿效率的既定時間表,選擇嘗試在時間Chronos與時機Kairos之間尋索出一個平衡,花兩個小時吃一頓早餐,在其中一起分享,討論,爭執,嬉鬧,哭泣與和好。在這個繁忙的世代裡,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傳。

(原文刊於舉目言與思專欄)

Categories
二哥的故事

二哥眼神亮了起來

復活節的下午,是個舒服的晴天,我們和朋友一起去附近的一座森林,走到瀑布來回需要8.2公里。對於帶著兩歲小孩的我們來說,是一條不太容易走,充滿泥濘,甚至需要溯溪渡河的困難道路。我們一家顛顛頗頗,走走停停共花了近五小時的時間才完成全程。

八歲的哥哥體力好,腳程快,和同行的幾個大小孩走在前面,五歲二哥和幾個叔叔阿姨走在第二隊,我和爸爸則是時而抱著,時而背著妹妹,時而以零食餅乾利誘妹妹,讓她可以和我們一起繼續前行。

當我們走到瀑布稍作休息時候,開始繼續按著原路走回去,大哥繼續一路領先,妹妹已經太累只好讓爸爸來背著,這一次,我和已經感到疲倦二哥在後面一起慢慢走。

二哥因為走過溪水時滑了一跤,整雙雨鞋與襪子都濕透了,非常的不舒服,開始感到很沮喪。這時候,一位與我們同行的朋友很有智慧的鼓勵著她:“Jeremy,阿姨有看到你練習跆拳道的相片,你真的好棒喔,可以把木板踢壞,可以從白帶變成黃帶,阿姨覺得你好勇敢喔!”

頓時,二哥的眼神亮了起來,好像得到了繼續前行的動力。於是我繼續接著對他說:

“對啊,Jeremy,你真的好勇敢,而且遇到困難時,會因為這些挑戰而感到高興(glad for difficult task),勇敢面對困難,就像你現在雖然襪子鞋子都濕了很不舒服,還是繼續的往前走,沒有放棄,這真的很棒,下個禮拜你上跆拳道課時,也可以和你的老師分享!”

就這樣,二哥好像找到了一個新的動力繼續往前走。當所有人往前趕路時,我有一個機會,可以陪伴二哥一起走。平常總是在操心老大的學習進度,或是在照顧妹妹的需要,二哥又獨立,自我學習能力又強,常常是讓我感恩省心的孩子,卻也是希望有更多時間時,可以去更多陪伴的孩子。而這個下午,上帝給了我一個機會,牽著他的小手,陪他慢慢走。

為著鼓勵他繼續往前,我任命他為我們這個兩人小組的leader,負責在泥濘中找到可以踩腳的石頭或木片,以至於我們的腳可以不陷入淤泥之中。Jeremy非常喜歡這個leader的角色,在泥濘中總是走在我前面,先為我找到一個比較好走的方向,帶著我往前走,我們就這樣跨越了一灘又一攤的泥沼,漸漸回到較平坦的主道,完成這五個小時的山路。

我的心真的很感恩,可以有一個這樣的機會,和二哥獨處,全心全意地關注他,陪伴他,看著他勇敢,看著他帶領著我。感謝神給我們一個彼此陪伴的機會。